如何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地识字,在快乐中识字,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出了一点门路,特总结如下:
一、从"封闭教学"走向"开放教学"
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。随着历史地演变,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字演变为现代汉字。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,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;他本身就具备了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一个个方块字本身就是能引起人无限感情的宝库。让识字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,给他们介绍汉字的辉煌历史和光明未来,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。
另外,"字不离词,词不离句",将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结合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。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,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,组成词,串成句,连成段,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,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,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。如教学《识字四》一课的生字,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:虫子旁,昆虫多。小蜻蜓,象飞机。蜘蛛忙,忙结网。小蝴蝶,穿花衣。虫字旁,有动物。爱劳动,小蚂蚁。小蝌蚪,水中游。小蚯蚓,在翻土。学生通过读词语、读句子再次识字,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,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。
二、从"被动、传统学习"走向"主动、创新学习"
"一只粉笔一张嘴,老师讲来学生听",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学习方式,面对这样的学习,只能被动的接受。主动的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,发自内心地想学。创新的学习是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,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、想得新、想得巧,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。在识字教学中,我们常常采用自主学习方式(或集体讨论、或四人小组讨论、或同桌讨论)进行互动、互教、互补学习,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、思考,找到识记字形的方法,总结识字规律。
孩子们在这样的识字过程中,兴趣浓厚了,识字量大大提高了,阅读能力也上了一个新台阶。